GC中的垃圾,特指存在于内存中的、不会被使用的对象,而“回收”,相当于把垃圾桶“倒掉”。
常用的垃圾回收算法
1、引用计数法
对于一个对象A,任何一个对象引用了A,则A的计数器+1,当引用失效后,引用计数器-1。只要对象A的计数器为0,那么A对象就不会被引用。
它有两个严重的问题:
- 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。因此,在Java的垃圾回收器中,没有使用这种算法。
- 引用计数器要求在每次因引用产生和消除时,需要伴随一次加法操作和减法操作,对系统性能呢个有一定的影响。
例子:如果A、B对象相互引用,计数器均不为0,但是没有第三个对象引用他们,A,B应该是被回收的对象,但是由于他们两个相互引用,从而使垃圾回收期无法识别,引起内存泄漏。
2、标记清除法
标记清除法是现代垃圾回收算法的思想基础。标记清除算法将垃圾回收分为两个阶段: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。一个可行的实现是,在标记阶段,首先通过根节点,标记所有从根节点开始的可达对象。因此,未被标记的对象就是未被引用的垃圾对象。然后,在清除阶段,清除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。标记清除算法可能产生最大的为题是空间碎片。
标记清除算法先通过根节点标记所有可达对象,然后清除所有不可达对象,回收的空间是不连续的,不连续的空间的工作效率要低于连续的空间。这就是该算法最大的缺点。
3、复制算法
复制算法的核心思想:将原有的空间内存分为两块,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,在垃圾回收时,将正在使用内存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未使用的内存块中,之后,清除正在使用的内存块中的所有对象,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,完成垃圾回收。
当需要回收的垃圾对象很多,需要复制的对象很少的时候,这个算法效率是很高的。此算法是不会产生空间碎片的,但是复制算法的代价就是将系统内存折半,因此单纯的复制算法让人难以接受。
在Java新生代的串行收集器中,使用了复制算法的思想。新生代分为eden空间,from区和to区三个部分。from区和to区就是两块内存大小相等,地位相等,可进行角色转换的内存块。from和to空间也被成为survivor空间,即存活者空间,用于存放未被回收的对象。
4、标记压缩法
因为复制算法适合只使用于垃圾对象多,存活对象少的情况,那么老年代这种垃圾对象少,存活对象多的情况,是不适合用复制算法的。标记压缩算法也是从根节点开始,对所有可达的对象做一次标记,它并不是简单的清理未标记的对象,而是将所有存活的对象压缩到内存的另一端,然后清理边界之外的所有对象。
标记压缩算法最终效果等同于标记清除法执行完成后,再进行一次内存碎片整理,因此,也可以把它成为标记清除压缩算法。
5、分代算法
前面的几种算法,他们没法完全替代其他算法,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。根据垃圾回收对象的特性,使用合适的算法回收,才是明智的选择。
分代算法就是基于这种思想,它将内存区间根据对象的特点分为几块,根据每块内存区间的特点,使用不同的回收算法,一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。
6、分区算法
分区算法将按照对象的生命周期长短划分成两个部分,分区算法将整个堆空间划分成连续的不同的小区间。每一个小区间都独立使用,独立回收。这种算法的好处是可以控制一次回收多少个小区间。
一般来说,在相同条件下,堆空间越大,一次GC所需要的时间越长,从而产生的停顿越长,即stop-the-world。为了更好的控制GC产生的停顿时间,将一块大的内存区域分割成多个小块,根据目标的停顿时间,每次合理的回收若干个小区间,而不是整个堆空间,从而减少一次GC的停顿。
jdk1.8中的G1垃圾回收器就是使用的这种方法。